业主文刊|方塘

时间:2020年11月27日  来源:

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,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;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。本月在望舒文学社开展的“问渠偶得”主题征文中,我们欣赏到了众多优秀作品。今天,让我们跟随华中假日丽城、白石山居业主赵伟的美文,一起走进朱自清散文里的故事。

57.jpg


《方塘》

     《方塘》,何意?是由两句诗引出的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不错,朱熹老先生的名句,题目也很直观——《观书有感》。诗中第一句便提到了“方塘”,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一个不大的池塘,清澈的摆在那里,在阳光的照射下,水影如镜,装进了飘动的云,还有变化的光,很有诗意的画面。之所以如此清澈平静,一是池子不大,二是有活水流入流出。

58.jpg

池塘,活水,流动的云,应该还有光,几个简单的元素,便拼接出了“读书的感觉”。读书要有感觉,第一便是静,烦乱的心情是看不下去的。写作呢?不但要静,还要有源头活水。我写作一段时间了,每天都要看上几页书。不看书,便没有了感觉,脑子中好像空落落的。没有流入,会流干的。池塘如此,一个人的思想也是如此。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明白。

59.jpg

最近,我正在读《朱自清散文精选》,32篇精选散文,时间从1922年跨越到1943年,整整21年,21年间朱自清的精华之作应该都在这里了。溥溥的一本,不是很厚,159页,与之前的上千页的大部头相比,属于精巧一类。

     在32篇文章中,有我小时候读到的《荷塘月色》、《背影》两篇佳作,我不知道朱自清还写了那么多散文。32篇文章读下来,了解了朱自清坎坷的一生,他也有悲欢离合,儿女情长,颠沛流离。不过用文字一一记录下来,供后人一同感受他的情感世界。文字真是个神奇的符号,有了它,无论时隔多久,以前的一切也能浮现于眼前,不过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。

60.jpg

上世纪也有“现代化”,也许和现在的我们感触的“现代化”不一样,不过“现代化”的概念不是现在的发明。动乱的时代,生活是非常艰辛的,共和时期更是一团糟。学生们在枪林弹雨中只有逃路。没有意义的死,没有意义的挣扎,慌乱的人影,在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中一一浮现。

朱自清也喜欢娇揉的美,也许这是文人的通病。在夜色中和友人去游赏秦淮河,很晚很晚才回去。换成了我早已关灯睡觉了,我熬不了夜。《阿河》,初看以为是一条河的名字,读下去才知写的是一位乡下姑娘。朱自清初见她时,羞怯、腼腆,没过多日,在旁人的打扮下,聪明、伶俐,好像换了一个人。不难看出,朱自清暗恋上了她。

61.jpg

朱自清的情感世界很细腻。《给亡妇》,描述了他对妻的思念。他之前有一个好妻子,不幸早夭。《罗马》一文,可见朱自清游历很广,眼界很宽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不出去走走,是写不出好文章的。在这里,朱自清写作经历又是一个很好的注脚。

 我很佩服朱熹老先生,能写出那么美的《观书有感》,之前只知“源头活水”一词,不知出处。

 手捧朱自清的散文集,好像在“方塘”中乘坐一条小船,每翻一页,恰似划拔一下桨,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了一圈涟漪,慢慢向四周散去。

62.jpg

网站地图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